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11暑期夏令營


親愛的家長,您好:
    只重視所謂分數競爭力,處處都是分分計較的考試機器,已讓大多
的孩子成為『無動機學習』的小孩,學習-有快樂,才有動力。社會
理學大師艾瑞克森:「童年是培養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態度叫"積極"
而積極是面對孩未來人生中的關鍵能力。但如果只用在考試而沒用在
,那沒有考試後的人生,孩子就完全沒有動力,也沒想要思,長大
後一旦遇到事業或情感的瓶頸,往往就無法跳脫,造成許多負面影響。父
母的心都不是鐵做的,但往往受很多巿行銷的誤導,而讓孩子用辛苦而
無效的方法學習,甚至讓孩子提早進入國中備戰,孩子在大量的「知識壓
力下」產生了刺激解壓法,如:打電動、發脾氣、與人鬥、重聲光刺激
……等,讀書只為考試,孩子的心靈品格、學習品質被完全
忽略的結果
,自然造就出被動學習的孩子。父母常要給孩子最短的捷徑,但它可能讓
孩子塞在學習路上動彈不得,相信三之三最快的路,也許不是馬上看到成
效,也許會有波折,但卻能讓孩子擁有自信的學習,享受美好的果實。所
以快樂學習是要有計劃且要清楚孩子的發展需求,內容活潑且能幫助每個
孩子都能自信的學習。今年暑假,三之三要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贏家:我們
透過多元生命主題,讓孩體驗生命的美好;透過專業的老師,讓孩子
在自信中化壓力為動力。讓孩子在WOW』的夏令營中奠定快樂學習的
動力。
                                                                                                                        
                                                                               三之三立人分校

                                 


                                                  讓孩子一次參加八種夏令營

                                   凡報名小一先修班送5000元教育禮卷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10月份故事劇場活動

 
     故事劇場:我的幸運日

活動對象:國小學童
活動地點:台中市北平路一段31-1
活動時間:200101023AM 930 ~ 1130  
  
 
 ★親子一同參加  來就送!【神秘禮物】, 名額有限!請於20101021前報名,便於行前作業,感謝您的配!!!

活動大綱
                                      
1.   聽故事(專注力~ 聽覺訓練)
2.   模仿聲音及動作技巧
3.   比手
4.   學習單&學員分享!
5.   親師座談

三之三月刊 2010年10月號

                                                      三之三月刊
2010年十月號
本月主題
     「祖父母」孩子認識老化的第一個老師
      「灰色地球」來臨?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已提高至78.57。在人口老化的趨勢下,三代或四代家庭隨之而成為可能。台灣的民眾初次成為祖父母的年齡是54歲,祖孫關係可能長達25年以上!「為人祖父母」已成為個人生命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比起過去,祖父母的經濟健康都叫好,因此,祖父母
在家庭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華人文化中,祖父母視照顧孫子女為天經地義之事,所謂「嬤帶孫,豬呷ㄆㄨㄣ(餿水)」,台灣有73.91%的青少年,在國小畢業前,(外)祖父母曾是主要照顧者。祖父母自覺在家中扮演的角色,還包括「救火隊」,強調自己是家中危機緊急事件的支援者。其次,依序為「守護者」家中的精神象徵、家人的精神支柱,「歷史學家」最瞭解家族歷史,「教導者」傳授孫子女生活經驗、做人做事的道理、「角色的楷模」晚輩們學習的對象和模範。祖孫關係對孩子來說,除了具有家族傳承的意義,亦是重要的支持與情感來源。研究也證實:祖孫互動的經驗有助於青少年扭轉對老人的歧視與建態度。如同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提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意是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孟子描述的理想社會中博愛之思想,無疑是高齡化社中重要的品格素養。

    近年,台灣家庭趨向「小家庭」型態發展,有20%以上不同住的祖孫,在過去一年見面頻率少於一個月一次。如何促進祖孫互動,進而培養孩子對老化及老人的正向態度?父母是主要的中介者,在祖孫關係中扮演著「守門員」的角色。父母有意地安排機會鼓勵祖孫互動,以及父母與祖父母互動所形成的角色楷模,所建構家庭三代間互動氛圍,均會影響祖孫間的關係與情感。

     還記得,兒子小時候最愛和外公一同去看球賽,還拿著加油棒為支持的球隊加油,無論輸贏,祖孫倆臉上「我們是同一國」的表情與笑容,令我難忘!祖父母是孩子學會與老人相處的第一個老師,而與孫子女互動更是老年生活中最美好的經驗。讓我們搭一座世代的橋,共創一個不分年齡共享的家庭與社會。
                                                      /林如萍 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新書主題探討《眼淚海》
內容簡介:
          今天真是倒楣的一天,考試寫不出來答案,被同學欺侮還讓老師冤枉,想說回家了,沒想到突然下起大雨,只有我沒有帶傘,全身濕透好倒楣喔。最慘的是回到家還遇到了爸媽吵架,害我被心情不好的老媽修理。躺在床上,忍不住心中的滿腹委屈,眼淚不停的掉下來,沒想到變成眼淚海了,糟了……這下麻煩囉!…….
     這本名為《眼淚海》的書,讀來確實令人飆淚!不過飆的可不是引發悲傷情緒的辛酸淚,而是笑到讓人無法抑制的開心眼淚!一個會在別人的眼淚裡看到自己笑容的故事,很奇怪吧!

     這麼說倒也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就真的很有「笑」果。故事中這位很「衰尾」的洋蔥頭,在外頭歷經接二連三的倒楣事,回到家中衰神還不放過他,又掃到父母吵架風暴的颱風尾,慘不忍睹的際遇,大有「誰能比我衰」的氣勢,只是贏得這座冠軍還真的沒啥好得意的!

    「倒楣到家」的小洋蔥頭躲進房間,滿腹的委曲讓他忍不住淚流不止,終於,停不了的眼淚醞釀成災,城市被「眼淚海」侵襲,市民們在海裡載浮載沉呼天搶地……,洋蔥頭原本哭得興高采烈、心花怒放,但當他驚覺自己的眼淚竟造成大災難後,立即擦乾眼淚收拾殘局…….

     發洩情緒是一種人生之必要,但若用「感染」的方式散播,難免會造成無法預期的災難。這故事在虛幻中傳遞了兒童無辜又無助的真實面向,忽然想起美國著名的童書作家路易斯薩奇爾在其作品中一句經典對白:「難過一定有原因,快樂不需要理由。」

     現在的你,難過或是快樂呢?不管哪一種,都很適合潛入《眼淚海》裡暢游一番喔!
                                  
                                                          林培齡 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總編輯
作者、繪者簡介
徐賢(SEOHYUN
  1982年京畿道水原出生。弘益大學繪畫系畢業,在韓國插畫學校(Hills 學習插畫。從小就喜愛漫畫及卡通,嘗試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漫畫式的想像,作品生動、風趣、傳神,是一位具有吸引力的圖畫書的作者。立志要畫出大家都喜愛的幽默圖畫書。另有繪本作品《奇怪的鑰匙圈》。
譯者簡介
張琪惠
  韓文系畢業,旅居韓國多年,和韓國有很深的緣分,藉由工作和旅行對韓國文化有更深層的了解,從事翻譯工作近十年,喜愛文學、旅行和瑜珈。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快雪時晴作文開班說明會


                     快雪時晴創意作文開班說明會

    
     主  講  人:  名教育家、名作家  李崇建

     地        點:  台中市北平路一段31-1號   三之三立人分校

     對        象:  國小 一 ~ 六 年級學生及家長

     時        間:  2010年8月28日(六)上午 8:30 ~ 10:00

     報名專線:  04-22931933     王老師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小ㄧ新生最新優惠方案

小一新生最新優惠方案出爐,列印本頁海報報名即可優惠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快雪時晴作文班



從快雪時晴的理念談作文教育




作文怎麼辦?

近幾年來,教師、家長莫不大嘆學生寫作能力低落,教師感嘆學生寫的作文鬧了不少笑話,火星文和錯、別字充斥;家長焦慮孩子的基測分數,焦慮孩子寫不出作文,焦慮孩子的功課變成自己的功課。

怎麼辦呢?送坊間的作文班去吧!

作文補習班林立,送哪一家好?很不幸的,一位教作文的詩人告訴我:寫作需要天分,寫得好的人,就是那百分之五;其餘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無論你怎麼教都沒用。

還有的作文老師,自承作文教學看不到效果,甚至覺得自己在誤人子弟。

也有作文老師很有使命感,教學素養豐厚,認為作文教學很必要,現狀沒那麼悲慘。但是也承認有很高比例的學生,怎麼教都寫不好,更要命的是作文寫不出來,只好拿範文給孩子抄,要孩子填空,或者老師念一句,孩子寫一句。要不然怎麼跟家長交代呢?這些孩子到了學校,回了家,作文仍舊寫不出來,傷透家長與老師的腦筋。

打電話去各個作文班詢問:「我的孩子寫不出作文!怎麼辦?」「我的孩子寫作內容貧瘠,怎麼辦?」「我的孩子作文口語化!怎麼辦?」

你得到的答案,很少是你希望得到的答案。

家長希望得到的答案,最好是:「我一、兩堂課就讓你的孩子寫出來!」、「你放心,我有辦法讓他寫出文情並茂,文字優美的文章!」

偏偏作文是個需要長期養成的學科。

或者,家長需要一個根據孩子特性做出的觀察,老師如何評估這個問題?如何有效面對?

偏偏補習班繞口令似的,講了一堆現代孩子的普遍狀況,不外乎生活經驗少、閱讀少、習作少。孩子要增加閱讀、要增加感官能力,要多練習。

但是,現在那個孩子生活經驗豐富呢?況且很多孩子閱讀頗豐卻寫不出來,至於習作,根本寫不出來,怎麼習作?

乾脆買一本作文書看看,自己來教!

作文一點靈、作文三要點、作文四步、作文五秘訣、作文六大要領、作文七巧、作文八法、作文大躍進、作文即時通…,書局的書櫃闢了一個專區,看得你眼睛都花了,還不知道挑哪一本?翻開內容,不外乎加強結構的練習,起承轉合要注意;加強詞語訓練,成語認識不可少,照樣造句有竅門;開發孩子的感官、增加生活經驗、廣闊閱讀…。作文書的作者,甚至比一個小學的教師還要多,從大牌的教授,到小學教師,從名作家,到名不見經傳的創作者,從補習班名師,到一般家長,人人都有一套作文教育的方法。

作文教育在國中基測加考作文之後,成為顯學,百花齊放,但在某個大方向上都一致:要孩子多閱讀,多注意生活經驗,多學習修辭法。

那為何還那麼多作文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版呢?

因為沒辦法真正解決孩子的作文問題!寫不出來的依舊寫不出來,文字依然口語化,結構還是紊亂,最要命的是,孩子不愛寫作,甚至不敢寫作文。

這是個多元紛呈的時代,作文書的多元出版,代表權威逐漸解構,人人都可表達意見與想法,這是件好事。但我以為,大部分的作文書,並未觸及這個時代作文教育核心的問題。



■ 兒童作文現狀

談到作文,大家可有話要說了,從電視媒體、電子媒體、平面媒體,談起作文,無不嘲諷四起,揶揄他們的作文表現,這都不是新聞。每逢基測、學測、統測、機關考試,只要有作文測驗,學子們作文貧弱的現象又要被消費一次。

至於兒童作文,那更是中小學教師、家長頭疼的科目,從我越來越頻繁地到國小教學研討,研討的都是作文教學,可見端倪。從我到各地和家長演講親子教育、閱讀的狀況,家長提問都和作文有關,可見一斑。依我的歸納,學生作文常見的問題有以下數種:

一、寫不出來。嚴重的狀況是完全不寫,或者完全不知如何寫,面對作文空白一片,求助爸媽,從孩子的功課,變成全家的功課。狀況較輕者,則是一篇文章想很久,想來想去,遲遲無法下筆,就算寫出來,文字也是少得可憐。

二、不喜歡寫作文。孩子不愛動筆,一拿起筆來,便抗拒連連,唉聲嘆氣。

三、火星文。除了圖像文字,還有使用注音ㄚ、ㄛ、ㄏ.、ㄌ、ㄎ之類擬聲詞。

四、文字口語化。文章是寫出來了,但是沒有美感,有時還會誤用成語,贅字連篇,有些詞彙如「但是、然而、不過、接著。」充斥全篇。

五、組織能力不佳。文章沒有句讀、標點不清,段落不分,甚至冗長無重點、廢話連篇,不知所云。

六、文章格局不大。生活經驗少,生命經驗不深刻,思想表達有侷限。或者思想偏激,胡言亂語,惹人哈哈一笑。

面對此種狀況的作文教學策略,如繁花盛開,但都殊途同歸,大部分落實在寫作的技巧、寫作的方法、挑起孩子的興趣上著手。我相信這些教案,一定都有成功的案例,一定有孩子依循此模式,從生疏的寫作技巧到寫出成熟的作品。但是否適合大多數的學生?是否完全適當?我則持懷疑的態度。

尤其是兒童作文的領域,我看過大部分的教材教案,落實在教學技巧、寫作技巧上處理,讓人捏一把冷汗。因為,我認為兒童作文,落實在技巧的細節上處理,多害而少益。



■ 作文基測領導作文教學

教育部要提升學子寫作能力,將作文納入基測,目的是檢測學子的作文能力,並且重視作文的能力。但能否提升學子的寫作能力?我不確定。很多人疑問:為何大家都重視作文了,學生寫作能力不會提升呢?

是的,大家都重視作文,但家長與學生,首先不是意識到「寫作能力」,而是「作文考試」的能力。

而補習班、學校作文教學的操作方式,更常以「作文考試」為導向,難脫「升學主導考試,考試主導教學」之弊。如此一來,作文補習班歸納改文標準,設計出安全的寫作方式,教授「心法」,學生的創意不見了,寫作恐流於「八股文」的窠臼,目的僅是為應試而已。長遠來看,是否能提升學子的寫作表達能力?我持否定的態度,甚至,如此能在基測考高分,我都持懷疑的態度,因為大家的書寫都趨於一致,思維的方式、寫作的策略大同小異,怎麼會得到好成績?又怎麼會是好作文?

而坊間的作文教育書,將一套標準的審美架構,起、承、轉、合,謀篇的方式,書寫的技巧,修辭美化作文的方式,打入兒童作文領域。在兒童最需要奔放的時刻,壓制了兒童作文的想像力,窄化了寫作的空間,限縮了兒童寫作的動機,怎麼會是兒童作文之福音?

尤有甚者,我曾聽過教師訓練兒童書寫技巧,可以一種方式,套入18種題材,肯定可以拿到高分。真是駭人聽聞的寫作法,我認為這不是作文教育,而是反作文教育,我不知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怎麼會對作文產生興致?這是倒果為因的教學法則。

難怪這個時代,有那麼多的孩子寫不出作文,孩子們不知道怎麼寫才是正確的作文,才是大人認可的優美作文。

試想,那些寫不出作文的孩子,說話會有問題嗎?思緒會亂跳嗎?如果都是否定的,孩子怎麼會寫不出作文呢?他若照著五四運動胡適之先生提倡的「我口寫我手。」將口裡說的話寫出來,不也是寫的出一篇文章嗎?頂多就是口語化、文章不優美而已,何至於寫不出作文?

兒童寫不出作文,絕非作文技巧的問題,而是教育心理的課題。兒童作文能力的低落,除了整個大環境的問題,還牽涉兒童作文教材教法的教育理念問題。

那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要將兒童作文,回歸到最原始,最單純的面貌,才有可能讓兒童重拾作文的樂趣。並且認清這個時代的環境、次文化對孩童的影響力,才有可能提振兒童的閱讀力,兒童作文的能力。



什麼是作文?

每次到國小講述作文教育,我都會先詢問一個命題:「對你而言,什麼是作文?」

就像每個簡單的概念,都很難被下定義,每個老師都開始沈思。然而我要的不是定義,我要的是思索,有助於每個人釐清自己對「作文」的觀念。

教師的答案不外乎以下幾種:

◆寫出一篇優美、文情並茂的文章,修辭優美,善用成語。


◆心裡想什麼就寫什麼。


◆要有起、承、轉、合,要切合主題,還要真實。


◆寫出心中的話,就是作文。


◆符合基測考試的寫法就是作文。


◆就是寫一篇文章。



從以上幾個主要答案,可看出每個人的答案各有不同,但落實在課堂中操作,就殊途同歸了。比如孩子真要是「心裡想什麼就寫什麼。」、「寫出心中的話」、「隨意寫一篇文章。」可能不符合教師對作文的期待,因為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都被某個「作文觀念」綁縛,隱隱操縱著我們的作文教育理念。這個作文教育理念,可能來自「基測」考試,可能來自同儕,可能來自家長,可能來自其他教師,可能來自報章,可能來自小時候傳承的觀念侷限。

在講述作文教育之前,我常先打破這個隱形的作文觀念,讓兒童「作文」的形式回歸到更自由的空間。

我隨手拿起身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的《國語活用辭典》,對作文一詞的解釋如下:運用文句寫作而成的文章。但對於文句一詞,字典中便沒有解釋了。這個解釋讓人對「作文」一詞有很多的想像空間。

我理解的作文,簡單來說就是:創作一篇文章。

在創作一篇文章的背後,我對兒童作文的目標是:

1、不畏懼書寫、熱愛閱讀。


2、流利、優美的文字表達。


3、對文學的審美能力、創造力。

這一本書,就是為了達到這三個目標而提出的方法。我的策略以引導為主軸,啟發創意,進而建立書寫習慣,再下一步,則是透過閱讀、討論,使寫作進入更深的層次。此間,也會碰觸到一個課題,那就是如何帶孩子進入閱讀?用什麼方式讓孩子更願意閱讀?而少閱讀的孩子,如何運用他們的次文化,進入更深一層次的文學內涵。

但是,檢視台灣現今的兒童作文教育,並非創作一篇文章,而是偏向製作一篇文章。主要的原因,在於「創作」不容易教,因為「創造」沒有標準答案,和台灣習慣的教育方式大相逕庭,尤其強調分數的教育環境,「創作」的作文該如何評分呢?

而「製作」文章,通常潛在一套按圖索驥的法則,作出一篇標準文章。比如數年前,聯合晚報家庭版刊出一則短文:「媽媽向來鼓勵小三的女兒寫作文不要參考範本,盡量把自己的感覺寫出來,某日,女兒作文得了高分(九十幾分),很高興拿給媽媽看,媽媽發現很像範本文章,問女兒後,發現老師教作文的方式,就是在黑板上抄一遍範文,要孩子們只要替換名詞就好,媽媽鼓勵孩子還是應該寫自己真正的感覺,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寫了,但不僅分數降低(八十幾分),文詞還被老師塗改,孩子問媽媽:如果我繼續照自己的意思寫,萬一分數不及格,怎麼辦?」

隨著這幾年作文觀念的發展,這樣的狀況已經稍有改善,但仍可以在坊間與學校看到這樣的操作方式。如此一來,孩子的創意被範本剝奪了,當孩子失去範本,沒有標準答案以後呢?有多少孩子,還能寫出自己的聲音?寫出好文章?

雖然這樣的例子減少了,但是另一種形式的「製作」方法出爐了,即是大量教修辭學,期待學生套裝優美的修辭,或者在作文中大量使用成語。

我並不反對文章需要修辭,但我反對兒童在作文的發展期,套裝了大量的修辭技巧;我也不反對孩子使用成語,但我反對刻意且大量的,將成語套裝到文章中。

這不是治本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治標。因為在教導修辭的過程中,學童多半對國語文倒盡胃口,又怎麼會喜歡上寫作呢?



■ 教修辭之必要?

我常遇到孩子們拿修辭的作業問我,那些匪夷所思的問題,我通常不會。關於小學生學修辭的問題,李家同教授曾經為文疾呼小學教修辭之不當,並且舉學校考試的修辭問題的荒謬,於此不再贅述。事實上,數年之前,我在某個中文教學會議提及此問題,現場的大學學測召集人張簡坤明教授,也笑著說自己也不會那些國小修辭問題;聽我談及此問題的師範大學副教授,散文名家徐國能,也說國小教修辭是難以理解的事。

然而,我在國小演講時談及此問題,不少老師回應我:「如果不學好修辭,作文怎麼會寫的好?」

這實在是很有趣的問題,這句話意味著:學好修辭的人,作文才能寫的好。但我所認識的作家們,幾乎沒有人學過修辭學,沒有誰在寫作時,還特別去想修辭學的問題!而且面對國小修辭的問題,作家們簡直抱頭鼠竄,沒幾個人能回答出來。

那麼學好修辭的人,真的就能寫好作文嗎?如此說來,那些教修辭學的學者、教師、教科書編纂者,都應該寫出好作文,事實卻不然!有一次我去某國小進行7個小時的教師研習,研習主題就是作文教學。他們都身懷修辭解題絕技,談論修辭學的問題破解頗有心得。研習不久,我邀請教師上台,示範一段平日作文教學,再邀請所有老師提筆寫作,所有教師都大喊救命,紛紛告饒說寫不出來,有人自陳很久沒碰作文,有人坦白作文不擅長,也有人說怎麼下筆?我並非要考倒老師,原先設計課程的目的,是邀請教師感受孩子寫作的心情,就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卻意外辯證教導修辭學和寫作文是兩件事。

那為何一定要學修辭學呢?尤其是在國小階段?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家會反對。但教師關心孩子的文字口語化的問題,文字怎麼達到優美?文字如何更有質量?也許由此主導教導修辭學的方向,但這些目標不需要靠教導修辭,還有更棒的方法可以達成,將在本書漸次敘述。



■作文大量使用成語的迷思

常看到作文補習班,都以教導孩子學會成語為訴求。我很好奇,成語怎麼還需要教?還要怎麼教?我就讀國小時代,學習成語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每一條成語背後,都有迷人的故事,讓孩子喜歡閱讀;另一方面,大人說話、用字比較典雅,自然也就影響了我們對成語的使用,當我們使用成語,很自然聯想到背後的故事,所指涉的意義,成語的使用有其美學效應。

但如今的時代,是一個多元文化紛呈的年代,成語的使用環境不如以往,語言受全球化、次文化的影響很大,語言的面貌轉換很迅速。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孩子強背硬記成語,甚至大量使用成語,殊為不易,教學者稍有不注意,容易讓孩子流於套裝語言,產生不假思索的弊病,反而遠離了客觀環境與主觀感受,遠離文學美學的核心價值。

比如要書寫一位美麗的女孩,孩子可能簡單、迅速的套上成語:美若天仙、如花似玉。再高級一點兒:沈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再有特色一點兒:秀外慧中、蕙質蘭心。

但你可能好奇了,從這些成語的使用中,這位美麗的女孩的面貌如何?是長髮?短髮?是瓜子臉?鵝蛋臉?是丹鳳眼?還是水汪大眼?身材是瘦是豐、是高是矮?臉上有痣嗎?聲音是高揚抑或低沈?

孩子在套裝語言的學習過程,常常使用一個成語、詞語便了事了。於是形容好天氣,大半都是風和日麗、晴空萬里;形容壞天氣都是細雨綿綿、風雨交加;形容行動迅速都是三步併作兩步。

當一個孩子在國小二、三年級時,會用沈魚落雁形容美女,老師會怎麼說呢?通常老師會認為孺子可教,稱讚這孩子寫得好。到了國小六年級,這個孩子會如何形容美女呢?依據我的觀察,通常還是沈魚落雁。

大量的使用套裝語言,是製作文章過程中,常被強調的方式,卻造成孩子不假思索的套用,無形中和客觀環境產生斷裂,和主觀感受產生隔閡。這和文學強調豐盛的內在感受,觀察外界萬物變化,背道而馳。當學子面對考試,紛紛使用同一群組成語形容事物,恐怕也不會是取得高分的途徑。

我不反對成語,反而覺得成語是門大學問,成語言簡意賅,蘊含典故,適當且自然的使用,可以展延文章的情意,可以豐富文章的內涵。但是若一味的硬記死背,套用在作文之中,恐怕要更謹慎的思索,是否恰當。我常遇到學生來找我,問我如何將成語放在文章中?因為老師規定,一段文章要置入四句、五句成語,我見過最誇張的例子,是50字的文章,要放入8個成語。我不清楚學生是否和我開玩笑?因為8個成語要32字,剩下18字的非成語,那豈不是變成駢文?但卻反應一般教育環境中,成語被套用的程度。

如果大家認同作文是製作一篇文章,不管是製作出標準範本,或是打造好文字磚塊般的修辭、成語套入,我不禁要問,這樣的作文,真的有益於孩童寫作嗎?我們要達成的作文教育目標,究竟是什麼呢?





快雪時晴孩子們的作文欣賞

孤獨 陳其伯(台中市上安國小六年級)

他是一片雲,他是一片葉子,他是冬天的冰雪,他可以變成各種面貌,但他總是一個人,他叫「孤獨」。

我記得我常遇到他,卻總是把他當作空氣。但是我真正認識他,是在一個下著大雪的日子,在白茫茫的大雪中,照理說看不了太遠,但是那天我就偏偏看到他,一個人在路中央,好像在等人似的。「在這種天氣他要等的人大概不會來了吧?」我看著他的背,看了良久,直到一陣風把我吹得快跌倒了,我才醒來,我想如果沒有那陣風,我可能站到結冰了還不知道。

我看他看了好久,令我想起好久以前,當我還小的時光。有一次,同學們約我去玩,我很高興的去了!還記得那天,我穿了件最好看的新衣服,決定跟他們說我最近看過最好笑的笑話。直到我到了那裡,卻發現他們個個都一副恨不得趕快跑走的樣子。

他們其中一個人走向我,告訴我:「我們以後都不會跟你在一起了,也不會去煩你了,我們認識就像一陣風,就當作沒有認識吧!」我聽完不禁一怔,他們卻頭也不回的走了。我咒罵他們,但是他們也沒有回頭,我請求,他們只丟個可憐的眼神給我。我一個人站著,雨落下來打濕了我的新衣服,我的心情已不是一個「孤獨」可以形容的,我想我那時的背影應該也像他一樣吧?

我約他進入屋子裡,他告訴我,他叫「孤獨」,他說他以前讓別人孤獨,來去都是一個人,他可以很大,像一棟房子,把人關在那裡,但他也可以像一根頭髮,植在人身上的某個地方,他可以像空氣一樣不讓你注意他,但是你一定感受到他…。



路燈的獨白 黃昱誠(台中市惠文國小六年級)

亮!暗!亮!暗!每天都過著同樣的生活,真是無聊!我是一盞身在郊區的普通路燈。10年前我就在這裡了,我有責任要把道路照亮,盡心完成我的使命,但是沒有人想看我,因為我又舊又普通。

在我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只有能看到一整座城市的夜景和星空。在夜晚時,夜深人靜,我孤獨站在路上,看幾千幾萬顆閃爍著的星星,在黑夜中玩耍,聚在一起,我都很羨慕,希望能飛上天際去和他們說話。不想在這兒,像顆孤獨、普通又醜陋的星星,沒人理會。我也很羨慕那些在大城市熱鬧地區的路燈,他們在那兒被穿上華服,被化上了妝,還像模特兒一樣穿上廣告衣服,很多人的目光都在他們身上,而不是像我,總是被貼上一堆又破又醜的紙,還有抽水肥的廣告,沒人想看我。

砰!到了晚上,我又和往常一樣亮著,我望著星空幾個小時,沒有人經過,只有幾隻討厭的流浪狗撒尿在我身上,這種事我早已習慣了。我又孤獨又無聊的看著星空,快流下了眼淚,因為我永遠都會是一個沒用的路燈,只能終生孤單,沒人理會。在我的眼淚要滴下時,一道光閃了出來,是流星!一顆又大又亮的流星飛過天際,他好像我的朋友一樣,不讓我孤單,帶給我溫暖,讓我充滿希望,我快速閉上眼睛,許了一個願望,我希望我永遠不孤單,大家都會愛我。我許完了願望,那顆流星就消失了,留我一個人孤單的佇立在馬路上。那顆流星好像是送給我的禮物,但他竟然離我而去。我又開始在路上哭了出來。

這一天,夜色特別的暗,城市一點光也沒有,非常奇怪,好像停電了。整個世界好像只有我,仍勤勞的站在馬路中發亮著。突然一陣聲音傳了過來,好像有一大群人要來到這兒,我非常興奮,因為終於有人來陪我了。有人開車,有人走路來,也有人騎車,所有的聲音劃破了原本的寧靜,讓我有點不習慣。我心想著,應該是昨天那顆流星真的實現我的願望。但是好像有人開始打了起來,有人互丟石頭,吵來吵去,打來打去,聽他們的對話中,好像提到了大城市停電,唯一亮著的就是我,大家想要取得我的光、我的溫暖。原本我很高興,但是後來大家越吵越嚴重,死了很多人,我不希望大家為我而打起來,真可怕!突然一顆又大又硬的石頭飛向我,碰!我一閃一閃的玻璃碎片落了下來,一切都變得又黑又暗了,大家不知所措,只能等到天亮了。我又痛苦又失落,好像被一顆子彈打中了心臟,跟那些被打死的人一樣,我的生命要結束了。

到了早晨,大家都散去了,留下一堆屍體。一輛卡車朝向我開來,把我從地上拔了出來,運到一個又大又華麗的博物館,紀念昨天那場械鬥。我在這裡要待很久很久,雖然很多人會來看我,令我感覺不孤單,但我現在不能發亮,不能帶來光明,我的生命好像缺少了什麼?沒有意義。







騎腳踏車的經驗 李欣芸(台中市黎明國小五年級)



我的第一輛腳踏車,目前成了資源回收的廢鐵。不過,我還記得它的樣子,誰會忘記自己的好友呢?它陪我走過童年歲月,和我已有深厚的感情。

在我小學一年級時,學校離家裡有六公里遠。當從家裡走到校門口時都會倒在地上爬不起來,當然也沒力氣聽課。於是我拜託爸爸買一輛腳踏車給我,經過我千辛萬苦的拜託,他終於答應了。腳踏車是粉紅色的,上面還有芭比娃娃的圖案。我終於有一台屬於自己的腳踏車了。

騎腳踏車到學校時,會經過一大片稻田。有時候看到綠油油的稻田,有時候看到閃亮發光的金黃色。稻田總是會把自己最有魅力的那一面展現出來。當我心情不好時腳踏車會帶我到一個人間仙境。騎腳踏車,微風撫摸臉頰,頭髮迎風飛翔,腳在不知不覺中,快了起來。還有山陵和白雲,用羨慕的眼神看著我輕快的騎腳踏車。旁邊有一條小溪,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加上腳踏車迎風發出的聲音真是絕配。

有一次我到了圖書館,把腳踏車停在路旁,後來我出來牽腳踏車時,一位大學生跑過來,說:「這是我的腳踏車,不准你偷。」他大叫。我冷靜的看了一下周圍,發現一台一模一樣的腳踏車。

原來是我誤以為那是我的腳踏車,牽錯了。

這件事之後,讓我更珍惜自己的腳踏車,不敢隨意停放。如今我年紀已長大,還懷念著那粉紅色腳踏車,縱使它已經成了資源回收,不在我身邊了,卻留給我最多的騎車美好經驗。



廚房裡的溫暖 英和雅(台中市光復國小五年級)



窗內飄著色香味俱全的飯香,我趴在外頭,羨慕的欣賞鄰家廚房。那一道道剛出爐的菜色,飄出來的是家庭的溫暖,我期待有朝一日也能品嚐那股溫暖。

又到了吃飯的時刻,每天都會經過同學家的廚房,看著大家嘴角微微上揚的那一剎那,也能親自體會幸福,但卻是在夢境中才會出現的情節。由於父母辛勤的工作,才會沒有空閒時間親自下廚,使我都是吃外頭買回的食物。

雖然母親的愛是永永遠遠、天長地久的,她總是綻放出溫暖。但每當我吃著她買回的外食,卻感受到飲食的冷淡,和我渴望的晚餐簡直有如天壤之別,一點也感受不到貼心的幸福。即時是再頂級、再有名的大餐廳,卻總是只讓我食慾不佳,因為這不是真正的溫暖。

母親其實自己最明白,每當吃飯時,都少了歡笑的氣氛,因此常常吃不下飯。於是有一次,她利用前天晚上睡覺的時間,為我們煮出了真正美味可口的菜餚,所謂美味可口的菜餚,其實很簡單,卻不是金錢就能買到的,那是母親的溫暖。

那是母親辛苦煮的飯菜,是我嚮往了許久的菜餚,我拼了命似的吃下真正的溫暖,品嚐那幸福滋味,而那一天的餐桌,有了和以往不同的歡笑。



神偷心 郭珈綾(台中市明道普林斯頓四年級)

夜深人靜時,小艾坐在床前,回想每一件心事,沒有一件是令人難過的,大家都認為她是開心果。突然,一個黑影出現,黑影跳進房間……小艾尖叫一聲,倒在床上,那黑影便鑽入她心中……。

沒錯,那就是神偷。他喜歡把好人心中的好心事丟進大布袋中,再把它們運回家中,偷偷放進自己的夢裡。在夢中細細品味人們的心事,小艾是他品嚐過最討厭的心事,神偷恨快樂,他恨。

小艾沒有心事後,心靈空洞。但是一天過去了,她又有好多好棒的心事。好多好多……多到心都滿,回家後她來到書桌前,看著自己和妹妹的合照,父母有了她再有了妹妹小青,但是妹妹在五年前全家人去台東時失蹤了。

她忘了和妹妹的回憶了。正當她忘了所有事情時,一隻青鳥飛了進來。青鳥說:「是一位神偷偷了妳的心事,他也忘了快樂。我們一起飛進他心裡吧!」。小艾興奮的跟著青鳥飛進了神偷的心裡。

神偷思念太太,小艾在神偷的心中看見了神偷的太太和他。他們一起說笑小艾見了,便把滿出來的心事,放了一些在神偷心裡,又和青鳥乘著夏天的風,把神偷偷來的心事,分送回大家的心中。

小艾回到家中,很快就睡了,她也找回了自己的心事。只是,她永遠不會知道,妹妹(青鳥),此時正在她心中,默默的陪她呢!



寂寞的龍捲風(三年級張慧玟)

有一天,我睡覺的時候,作了一個夢。

在夢中,我遇見了一個龍捲風,他的名字叫小瓜瓜,小瓜瓜很傷心的坐在角落一直哭,我走到小瓜瓜的旁邊問他:「小瓜瓜,為什麼你在哭勒?」小瓜瓜就說:「嗚——哇……大家都說我很壞,可是我明明就很乖,嗚——嗚——,我只是想找一個人陪我玩呀,嗚——卻沒有人要和我玩!哇哇哇——」。我想了一下,就告訴小瓜瓜:「小瓜瓜,你好可憐喔!沒有人陪你玩,那我陪你玩好了!」小瓜瓜好高興呢!

我就帶著小瓜瓜到遊樂園玩,因為我太矮,所以就請小瓜瓜幫忙買票。工作人員看到小瓜瓜,以為他要來殺人,所以……就送我們兩張票耶!因為很多人在排隊玩遊戲,小瓜瓜就等得不耐煩,一口氣就把所有人都吹走了,小瓜瓜帶著我去玩雲霄飛車。咻——咻——咻——我和小瓜瓜完得轉來轉去,我們倆玩得好開心呢!



洗澡(二年級楊依瑾)

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人每天都不洗澡?」這樣是不是很噁心?可是有人真的每天都不洗澡。

在很久以前,在一座小島,有一位全身臭到比臭屁還臭的人,大家都討厭他,他的頭髮油膩膩的,還有一隻老鼠住在裡面,而且今天在生小孩呢!他的手全部都是黑色的,因為他已經五十年沒有洗澡了。他真的很髒,如果碰到他,一定會昏倒,不然就是死翹翹。

有一次他去參加跳舞比賽,他得了第一名,因為他太臭了,大家都昏倒了,只有他在比,所此他就得了第一了。他說:「我真的永遠不想再洗澡了。」

有一次,有一個很壞心的人,因為看他不順眼,就抓他去頭髮店,把他的頭髮剃光光,把他的臭頭髮剃光光。剛好是一個女的理髮師,把他的頭髮慢慢的剃光光後,嚇了一大跳。她跳了起來說:「啊!」原來有一隻好肥的老鼠,設計師又把那隻老鼠給殺了。

他就喜歡洗澡了。



母親(二年級林紫婕)

一、

母親像獅子一樣

每天兇得我受不了

她的聲音就像雷

發出邪惡的眼神

母獅子啊!母獅子啊!

我還是永遠愛您。

二、

母親像花兒一樣

每天溫柔的我受不了

她的聲音就像微風

發出慈祥的眼神

媽咪呀!媽咪!

您是全世界最美的人。